茶香飘逸历史悠久探寻中国茶叶的根源
0 2025-05-11
由于鱼群放养的密度过于稠密,加上施肥和投饵过量,尤其是在阴雨连绵、气温较高的天气条件下,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受限,夜间可能导致鱼体浮起泛塘。特别是在傍晚时分如果伴随暴雨,这种情况就更为危险了。这是因为在4℃以上的淡水中,当温度升高时水体密度会降低。在温暖的天气里,由于白天太阳晒透,使得热而轻的水层总是浮在最上方,而当日落后温度开始下降,上层水开始缓慢向下沉淀,但若夜间气温较高,上层水则需到凌晨才完全沉入底部。
然而,如果在傍晚有暴雨倾盆而下,冷重的雨水迅速侵入池底,将沉积在地面的饵料、肥料残渣以及生物废弃物翻至中上层,这些有机质会大幅消耗池中的氧气,从而导致溶氧不足,最终引发鱼群浮头泛塘。因此,在暴雨后的傍晚,要及时巡视池边,以防发现离日出时间不远即将发生浮头现象;如果已近曦光初照且出现浮头,则应立即冲洗新鲜水来抢救;反之,如果尚未到达该时间点,即使发生浮头也不会造成大量死亡。
为了预防这种泛塘事件,可以采取合理控制放养密度和施肥投饵量,以及必要时开启部分老旧或污染浓厚的池域,并考虑购买增氧设备,如叶轮式增氧机等。此类设备通常由电动机驱动,有搅拌、曝露和增加溶解氧作用,可以有效提升池中的溶氧水平。
鱼池内溶解氧含量变化巨大,一方面白天因光合作用的积累形成丰富但局限于表面的一定高度;另一方面夜间只有当上层冷却后才逐渐流向底部补充。如果夜间环境较为安静,无风,而且深度足够,那么即便表面保持高含量,也难以与缺乏营养资源的地底部混合,因此对养殖仍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最佳做法是,在晴朗无风的情况下,在午餐时间启动增氧器,以确保高含量溶液能均匀分布至所有区域。这样既可最大程度减少浪费,又能保障整个生态系统得到充分利用。此外,每次使用增压设备应当适当控制操作时间,不宜长期运行,以免造成超额成本并可能对其他微生物产生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