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病猫弓形虫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本站原创 0 2025-04-21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弓形虫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弓形虫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猫弓形虫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2. 猪弓形虫病如何防治?

一、猫弓形虫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弓形虫的形态

猫弓形虫属于原生动物界-顶复门-孢子虫纲-真球虫目-弓形虫科-弓形虫属。

根据其不同的发育阶段,形态结构各不相同: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卵囊。前2种形态见于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体内,后3种见于终末宿主体内。

滋养体包括速殖子和缓殖子。速殖子呈弓形、月牙形或香蕉形,一端尖,一端钝,核位于虫体中央稍偏后,多出现在发病急性期,有时在宿主体内可见许多速殖子簇集在一起,以内二法增殖,形成假包囊。包囊一般出现在慢性病例,于脑、肌肉等细胞内繁殖积聚成球状体,外有一层囊壁,囊内含有数个至数千个虫体,称为缓殖子。

裂殖体在终末宿主的肠上皮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一个裂殖体可以发育成许多个裂殖子。配子体见于终末宿主内,分为大配子体、小配子体两种。卵囊见于终末宿主粪便内,随猫科动物的粪便排出体外,呈卵圆形,有双层囊壁,表面光滑,每个成熟卵囊内含有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含有4个新月形的子孢子。

猫弓形虫的生活史

分为2个阶段:

1、肠粘膜外阶段——在各种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受感染的组织细胞内发育

弓形虫的卵囊、包囊或假包囊被中间宿主或终末宿主吞食后,在肠腔内分别释放出子孢子、缓殖子或速殖子,虫体可直接或经淋巴和血液侵入肠外组织、器官的各种有核细胞内,也可通过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进入细胞内。虫体可在胞质或胞核内进行繁殖。

在急性期,速殖子迅速裂体增殖,使受侵袭的细胞破裂,速殖子侵入新的细胞增殖。随着机体特异性免疫的形成,弓形虫速殖子在细胞内的增殖减慢并最终发育成包囊,虫体进入缓殖子期。包囊可在宿主体内长期存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包囊破裂放出大量缓殖子,形成虫血症,并可侵入新的宿主细胞迅速增殖。

2、肠粘膜内阶段——在终末宿主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发育

卵囊、包囊或假包囊被终末宿主吞食后进入小肠。子孢子、缓殖子或速殖子可直接侵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进行无性生殖,并形成裂殖子。细胞破坏后释放出裂殖子,再侵入新的上皮细胞。经过数代增殖后,部殖子在上皮细胞内发育为雌、雄配子体,二者结合受精成为合子,最后发育为卵囊。卵囊成熟后从上皮细胞脱出,进入大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排出的卵囊在外界经2-3天的发育而成熟,具有感染力。

弓形虫病的症状

当中间宿主吞食了猫排出的卵囊后,其中的子孢子随血液和淋巴液进入除肠道组织外的细胞中,以双芽生殖方式繁殖,增殖大量的速殖子。随着机体免疫力的产生,速殖子变为缓殖子,形成包囊,在脑、心、眼及骨骼肌中长期存活。

如果在靶器官中发生局部坏死,则出现临床症状,这些症状跟各个器官有关,但大多数猫在感染弓形虫后不表现临床症状。

肺脏、眼睛及肝脏是最常发生感染的器官,厌食、发热、昏睡、肺炎相关的呼吸困难、黄疸、肌肉疼痛、胰腺炎及神经症状是诊断弓形虫病时多见的症状;眼睛的临床症状为前房眼色素层炎、视网膜脉络膜炎及出血,或其他眼部炎症的非特异性症状。

家猫感染弓形虫的可能原因

1、宠物市场混乱

宠物猫来源不明,没有定期免疫,饲养环境复杂。

2、流浪猫狗数量增多

流浪猫狗接触的动物和环境较为复杂,很可能通过接触感染的猫狗、食用被感染的生肉或食物、捕食老鼠等途径感染弓形虫。家猫在外出活动时,易接触流浪猫狗而被感染。

3、驱虫意识不全

虽然目前驱虫的意识已在逐渐完善,但仍有部分宠主缺乏对猫体内寄生虫病危害的知识,很容易忽视弓形虫病,或其他体内外寄生虫病。

诊断及治疗

1、诊断方法

测量IgG抗体和IgM抗体,结合临床症状,对治疗表现的反应;或利用X线、组织病理学、PCR、细胞学检查、粪检等手段。

2、治疗

口服克拉霉素或阿奇霉素或甲氧苄氨嘧啶-磺胺或盐酸多西环素片。

人畜共患风险

狗狗是弓形虫的重要中间宿主,猫是弓形虫的唯一终末宿主,人类与猫狗密切接触时,就可能感染弓形虫。

弓形虫是一种机会性致病原虫。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一般不发病,但若本身患有免疫缺陷抑制,则可能导致死亡。孕妇感染可发生早产或流产、产死胎或畸形儿、或垂直传播给胎儿引起严重病症。通过母体感染的婴儿,多见神经管畸形,婴儿出生后表现为小头畸形、脑积水、癫痫发作,造成智力落后等。有些新生儿出生时无特殊体征,仅表现为体重偏低、贫血、黄疸等,随后逐渐出现抽搐、脑膜炎、脑钙化。感染弓形虫的婴儿中,约有三分之一会发生脉络膜视网膜炎而失明。儿童和老人感染后易患急性淋巴结炎、脑膜炎、肺炎、视网膜炎、顽固性高烧等疾病。

小结

猫狗只是人类感染弓形虫的来源之一,吃生/半生肉、未消毒的奶制品、未洗净的蔬菜才是感染弓形虫最多见的途径。所以,理性养宠,不要因为恐慌而抛弃TA们,只要做好不饲喂来源不明的生肉,定期清理窝、碗、玩具,及时清理粪便,定期体内外驱虫,就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猫狗遭受弓形虫感染,这也能保护宠主自身健康。

二、猪弓形虫病如何防治?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野猫、老鼠等开始频繁活动,这时候养殖场就要注意了,此时正是猪弓形虫病最容易爆发的时候。

猪弓形虫病可在养猪场突然爆发,发病急、流行快、死亡率高,对养猪业的发展威胁很大。因此,对发病猪群采取有效的治疗与预防措施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方法。那么,猪弓形虫病要如何防治?

猪弓形虫病防治措施:

1、消除传染源;

2、采用有效药物进行计划治疗或屠宰淘汰;

3、猪场开展灭鼠活动,并禁止养猫;

4、症状较重的病猪:用磺胺-6-甲氧嘧啶,按每公斤体重0.07克,磺胺嘧啶按每公斤体重0.07克,10%葡萄糖100-500毫升,混合后耳静脉注射,病初一次可愈,一般2-3次痊愈。

症状较轻的病猪,磺胺-6-甲氧嘧啶,按每公斤体重0.07克,一次肌肉注射,首次量加倍,每日二次,连用3-5天;肌肉注射宝树红链喘绝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毫升;普尔泰百红优(主要成分磺胺喹恶啉,增效剂,止血敏等),本品每100克混料100公斤,连用3-5天。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在人、畜及野生动物中广泛传播,人群及动物中感染率都很高。猪暴发弓形虫病时,常可引起整个猪场发病,死亡率可高达80%。

预防目前尚无疫苗。由于猫是弓形虫病的传染源,因此,养猪场应禁止养猫,发现野猫应设法消灭。不让猫与猪及饲料接触,并禁止用猪肉喂猫。不能用未煮熟的屠宰废弃物作为猪的饲料。猪场内应灭鼠。本病治愈后的猪,不能留作种用,应淘汰。

猪群一旦发病,应及早隔离治疗。对于同群未发病的猪,应用磺胺类药物混于饲料中饲喂,可采用磺胺-6-甲氧嘧啶配合TMP,剂量为每吨饲料中添加磺胺-6-甲氧嘧啶70克,TMP9克,混合均匀,连喂7天。也可用磺酰氨苯矾,30千克重的猪每次用量为300毫克,肌肉注射,连续7天,可达到预防目的。栏圈要用1%的来苏儿溶液或3%的烧碱液、1%~3%石灰水等进行消毒。

治疗:增效磺胺-5-甲氧嘧啶注射液,每天2~3毫升,肌肉注射,连用3~5天。磺胺-6-甲氧嘧啶5份,TMP1份混匀,30千克体重的猪每次喂1.8克,每天1次,连用5天。磺胺甲氧吡嗪5份,TMP1份,混合,30千克体重的猪每次内服0.9克,每天1次,连用5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弓形虫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弓形虫病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上一篇:古龙神话世界中的白玉老虎古龙奇幻小说中的神秘生物
下一篇:青头鹦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