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仔猪成活率的管理措施

本站原创 0 2025-05-07

仔猪在产后7天内是死亡率最高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非疫病死亡是主要原因,因疾病而死亡的只占仔猪死亡总数的20%左右。据调查,死亡原因主要有;①压死和踩死,占仔猪死亡总数的5成;②饿死占2成;③咬死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死亡占6%左右。造成仔猪非疫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仔猪体弱、体温调节机能发育未健全、饲养管理不善、猪舍设计不合理、母猪母性差。要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必须做好以下的管理工作。 1.保暖防冻 初生仔猪的临界温度为35℃,仔猪体温调节机能在6日龄内尚未完善,要到20日龄后才趋于完善。如环境温度偏低,则仔猪的体热迅速丧失。对于6日龄内的仔猪必须采取保温措施,可安装保温灯、暖床、保育箱等。6日一20日龄的仔猪,如环境温度过低时。也要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 2.防压防踩 初生仔猪反应迟钝,行动不灵活,稍有不慎,就有可或被母猪踩死或压死。因此,必须合理设计母猪舍,安装护仔架。同时设置仔猪保育补饲间,使分开睡 3.合理哺乳 仔猪自身抗体要在出生10日后才会产生,在这期间很易受到病菌的侵袭而致病死亡。母猪初乳中,含有较多的免疫球蛋白,可为仔猪提供抗体,从而增强仔猪抗病能力。哺乳时采取固定奶头方法,使弱小仔猪能吸吮到泌乳较多的奶头,以获得充足的奶汁和足够的营养。此外,给弱小的仔猪补充代乳品,以提高成活率。 4.寄养措施 有的母猪分娩后,因病不能泌乳,或因产仔数超过母猪的有效乳头数,这时就需要进行寄养。寄养要在出生后尽早进行,生母和养母的分娩日期起相近越好,超过一周的,寄养十分困难。猪的嗅觉敏锐,但对颜色的感觉迟钝。寄养仔猪时,可用养母的尿、乳汁、垫草等擦扶养子全身,使养子具有和养母相同的气味,并在夜间放进养母的仔猪群中。第一次哺乳时要细心观察,以防养母伤害仔猪。 5.疫病防治 做好猪的卫生清洁工作,并要进行消毒。母猪产后用抗菌素冲洗子宫,预防团于它炎、乳房炎而引起仔猪下痢,导致死亡。

标签: 农业要闻农业资讯

上一篇:绿色革命中国蔬菜种子网的现代农业新篇章
下一篇:智能化进军未来工地的小型机械设备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