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自然场景中的应用探究鱼泛塘现象背后的放养密度问题

本站原创 0 2025-04-26

由于鱼群的密度过于拥挤,施肥和投饵过量,加之遇上雨雾阴天,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降低,这些都可能导致夜间鱼群浮起泛塘。尤其是在傍晚下了暴雨的情况下,更是危险。在淡水中,当温度超过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体的密度会不断降低。在温暖的天气里,由于白天太阳晒热,使得水体变得轻而浮动,上层水在日落后开始缓慢地向下沉降,但如果夜间气温较高,上层水则需要到凌晨才完全沉入池底。

然而,如果在傍晚有暴雨倾盆而下,冷却而重的雨滴迅速浸泡到池底,将底部积累的大量饵料、肥料残渣以及生物残体翻至中上层,这些有机质会大量消耗池中的氧气,使得鱼群因缺氧而出现浮头泛塘。因此,在傍晚暴雨之后,要及时检查是否有鱼群浮起,并立即冲洗新水以抢救。如果发现情况不严重,也可以等待天亮再采取措施。

为了预防这种泛塘现象,可以合理控制放养密度和施肥、投饵量。此外,在必要时还可以放置一部分老旧的池水,或使用增氧机来提高溶氧水平。增氧机种类繁多,如浮选式、 水车式、叶轮式、喷射式等,其中叶轮式增氧机效果最为显著。这类设备通过电动机驱动,一方面提取和搅拌池中的老旧污染物,同时曝露空气并增加溶解性二氧化碳,从而提升整个环境质量。

由于鱼池中的溶解性氮素含量波动巨大,在白天,由于表面植物光合作用的积累,有时可达到2-3倍以上饱和点。但是,这种对流作用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温度变化、风力大小以及深浅等,只有在夜间,当上层冷却后沉入底部时,对流才能补充足够数量的溶解性氮素。如果夜间仍然温暖且无风,而且深度适宜,上层富含高浓度溶液不会与缺乏营养成分的地面混合,那么尽管不致发生突发性的缺氧问题,但也意味着这些营养物未能有效被利用,最终对养殖依然造成负面影响。

最佳做法是在晴朗午后的时间开启增压器,以确保将富含高浓度溶液推送到底部。而且要注意开启时间不要过长,以免浪费资源。在处理如此规模(如3.3亩)的鱼缸时,用一台功率为3千瓦的小型叶轮增压器,每次操作只需15-20分钟即可产生显著效果。

标签:

上一篇:南药新趋势探索最具商业价值的热带草本种植项目
下一篇:如何防止冬季害虫对蔬菜造成破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