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下大棚养鱼的可行性考量避免鱼泛塘的放养密度问题

本站原创 0 2025-04-26

由于鱼群放养的密度过于稠密,加上施肥和投饵的数量超出了适宜水平,尤其是在阴雨连绵或雨雾缭绕的天气中,水生植物在光合作用时效率降低,这就可能导致夜间鱼群浮头泛塘的问题。特别是在傍晚暴雨之后,情况变得更加危险。在淡水环境中,当温度超过4℃时,水体的密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温暖天气下,由于白天太阳照射使得水温升高,上层轻质水体会浮起,而当夜幕降临并伴随着气温下降,上层水体开始缓慢沉降到池底。但是,如果在傍晚有大雨,那么冷重的雨水迅速沉积在池底,将残留下的饵料、肥料及生物废物带到中上层,这些有机质会大量消耗池中的溶氧,从而导致鱼类因缺氧而出现浮头泛塘的情况。

因此,在傍晚暴雨后,要及时检查池边情况,如果发现鱼群即将浮头,可立即进行新鲜空气补充以救治。如果直至日出前仍未发生问题,则不需紧急处理。预防这种泛塘现象,可以通过合理控制放养密度和施肥投饵量来实现。此外,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定期放置一部分老旧的池水,或使用增氧设备来提高溶氧含量。

增氧机种类繁多,如浮选式、搅拌式、叶轮式等,其中叶轮式增氧器效果较为显著。这款设备由一个浮动平台支撑,以提取和搅动表面水域,同时释放新的空气至深层。然而,对于鱼池来说,最好保持至少2米以上的深度,以免翻涩底泥。这些增氧机通常由电力驱动,并提供三重作用:搅拌、曝露以及增加溶解性氧含量。

鱼池内溶解性氧素水平变化巨大。在晴朗无风的一天,由于表面植物光合作用的积累,可产生大量额外氧素,即使达到了饱和值,也能再多增加2-3倍。而且,由于上层热更胜下层,这些高浓度氧素无法自然混合入底部,只有在夜间经过冷却后才可能流向下方。但如果夜间持续暖热,无风,而且深渊较浅,上述高浓度氧素很难达到最底部,因此不能有效与缺乏营养元素的小型微生物混合发展,对养殖依然造成不利影响。

最佳做法是在午后的晴朗时间启动增氧设备,使得富含高浓度氧素的大块液体从表面推向基座区域。这是因为清晨阳光照射后的表面已经达到最高 氧化水平。一旦不采取措施,将容易让这些宝贵资源被风浪吹散白白浪费。开启增xygen器应该设定为15-20分钟,每次对3000平方米规模的小型湖泊使用3000瓦功率叶轮类型装备即可满足需求。此举既确保了整个系统保持健康,又避免了潜在风险。

标签: 农业科普文章

上一篇:蔬菜盛宴准旗乌兰不浪矿泉水大白菜丰收喜讯
下一篇:种母猪的选留分哪些阶段
相关文章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