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全国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二十
150 2024-05-24
由我院蚕业所徐安英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优良特色家蚕新品种选育”,通过团队成员4年潜心研究,完成了预定目标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于3月25日通过专家验收。 “优良特色家蚕新品种选育”项目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增强茧丝出口创汇能力为目的,利用蚕业所蚕品种资源库各种特色遗传材料,加强种质的创新与利用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采用杂交育种、纯系分离育种方法,首次将抗病基因导入现行实用蚕品种,育成1对优质强健性抗NPV蚕品种“华康1号”。抗病品种对家蚕NPV病具有较强的抵抗性,经济性状优良,并通过了四川省蚕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已在农村进行试繁试养。 培育1对天然黄茧蚕品种,茧色稳定、体质强健、丝质优,主要经济性状达到了我国夏秋用蚕品种水平。 采用连续回交方法将抗病、耐氟、天然黄茧等基因导入到现行多丝量优良品种中,获得含有耐氟基因、抗NPV基因、天然彩色茧基因等家蚕新种质8个。 以抗NPV、天然彩色茧、耐氟等基因品种为材料,创建了耐氟、抗NPV、黄茧等近交系3个,近等基因系5个。 用构建的近交系与C108遗传材料组配F1代及BC1回交群体,获得了7个与黄茧基因(C)连锁的SSR分子标记、6个与黄血基因(Y)连锁的SSR分子标记、4个与耐氟主效基因连锁的SSR分子标记。 项目成果的逐步应用将对我国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王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