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加工过程中组分结构变化

本站原创 2023-11-20 11:52:10

  10月20-2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加工过程中组分结构变化及品质调控机制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
项目首席专家王强研究员分别从研究内容、研究目标、考核指标、课题分解与技术路线、承担单位与参加人员、组织管理与实施机制及经费管理与风险防控等方面向与会领导及专家进行了汇报。
科技部农村中心处长于双民在讲话中指出,该项目团队力量强、研究基础好,希望项目组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继续提升创新能力、凝练队伍,力争实现重大突破,为食品科学应用技术研究提供支撑。他要求,项目团队要建立健全年度执行计划、年度报告、科研财务助理、监督评价和经费管理等基本制度,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严格落实项目各参与单位与项目成员的责任。
加工所所长戴小枫表示,研究所将按照法人负责制的要求,从严管理经费。他希望项目应开展绩效评价,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继续凝练关键科学问题,谋划标志性成果,加强财务培训,严格按照财政部、科技部要求执行经费。他要求各课题和子课题负责人要按照项目课题设置方案分别从研究内容、实施方案、内部管理、财务与经费管理等方面细化任务,责任落实到人。
本项目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专项2016年启动的16个项目中最大的基础研究项目,将重点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组分结构变化及品质调控机制开展,旨在解决食品品质及功能评价、调控、预测的分子物质基础;食品加工过程对特征组分多尺度结构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机制;关键结构(域)与食品品质功能的关联机制;食品品质功能调控理论体系与平台构建等4个关键科学问题。预期将揭示粮油、果蔬、畜禽、水产和调味品等5类食品原料及制品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质和生物活性物质等特征组分的结构、相互作用、关键结构(域)与品质功能特性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初步构建食品加工全过程组分结构与品质功能调控理论技术体系,推动食品加工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创制,实现食品品质功能的精准调控与高效制造,并将丰富和发展食品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理论,开创食品加工品质学并推动食品工艺学、食品营养学等学科发展,推进食品学科发展与进步。
项目主持单位聘请北京工商大学孙宝国院士等7人为项目协同专家组专家。科技部、农业部、中国农科院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南京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22家项目参与单位的100余名课题、子课题主持人和财务助理参加会议。(通讯员 杜坷)

上一篇:葡萄新品种华葡1号通过审定备案
下一篇: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召开第十三届年会
相关文章